第四百九十六章 创造不了历史(2/4)
谢迁走出来道:「蔡国公,你不怕鞑靼人学会了你的技术?别说什么鞑靼人没有足够多的铁,他们能造出刀剑来,怎就造不出火炮?我就不信,一样东西,他人怎么都学不会。」
张周笑了笑,没理会谢迁的问题。
朱祐樘道:「谢卿家,暂时你无须为未发生之事而烦忧,等鞑靼人再来犯,甚至用上了火器时,朕相信秉宽也能拿出好的应对方略。朕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,有关改边镇军务积弊之事,你们还有何意见吗?」
谢迁好似赌气一般道:「老臣认为,此等大事,应当再行斟酌,不该只由兵部负责,一切当从缓从权,不该一概而论。」
张周笑道:「事急才要从权,如今既要缓还要从权……也就是说,谢阁老也知道边政的积弊很多,只是觉得改革起来,不能操之过急?甚至对于一些积弊,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?」
「我可没这么说。」谢迁否认道。
张周继续在笑着,那笑容让人看了很不舒服,就好像他跟文官是对立面一样。
朱祐樘道:「既然由兵部牵头不合适,那就由上听处牵头吧。秉宽负责,至于朝中衙门要协同此事的,由秉宽来调度……朕知道这么做会得罪很多人,朕也相信秉宽能把此事做好。」
谢迁当然不乐意,他还想说什么,却被李东阳使个眼色给叫停了。
接下来朝堂上就是为石沟城一战的军功而商议奖赏之事。
如同之前花马池一战的胜果,朝中普遍的声音,还是要等鞑靼人退出大明国土,此战彻底结束之后,再综合论定。
随后由马文升,带一些兵部的人,出来陈述了鞑靼人的狼子野心,并表明了不能着眼于眼前的小胜,还提出鞑靼人进入到大明疆土之内,可能会劫掠一番再走。
本来谁都以为张周会出来跟马文升这位前兵部尚书,好好论一下宁夏的军政之事。
结果张周后面一句话都没说。
朱祐樘也不勉强。
「诸位卿家,今日就先到此。」朱祐樘不喜欢跟大臣争论,现在他志得意满,只等着鞑靼人退走,甚至不期冀杨一
清等人再取得进一步的战功,他认为这些也够了,「朕相信保国公会及时带兵增援,将鞑靼人逼退,此战目的达到便可。河套之地将会纳入到边军控制之内,今年朕并无意再展开大的战事,除非鞑靼人有胆量来犯。」
皇帝话也算说得很清楚。
事已至此,朕认为要彻底扫平鞑靼人,还需时间去准备。
那只要鞑靼人不主动来犯,就可以休养生息,直到朕和秉宽都认为可以一举平定草原了,下一战再开始。
「退朝吧。」
朱祐樘马上便要走,随即便也无须他人传什么话,当众道,「秉宽到乾清宫来,朕有事与你商议。」
单独的召见,不避讳大臣,就是告诉在场所有人,朕现在只相信秉宽一个,你们都靠边站。
等张周跟朱祐樘离开奉天殿,众大臣心情复杂离开。
走出殿堂,至少还是有不少人是在有说有笑的。
之前还担心西北之战有什么意外,最后鞑靼人趁虚而入杀到京畿附近,威胁到他们在城外的田庄土地,甚至是威胁到他们的身家性命,现在不用担心了,鞑靼人在宁夏被追得到处跑,那还是鞑靼小王子在巴图蒙克的嫡系人马。
现在还用担心什么?
打了胜仗,皇帝高兴,我们也高兴啊。
但这种高兴显然只局限于那些「乐天派」,他们跟张周没什么利益纠葛,甚至他们本身就跟张周走得很近,对于张周要负责的所谓军政改革,也跟他们多数人没什么关联。
笑,那就是真心在笑。
几家欢喜,总是有几家愁。
谢迁在事后也明显不理解,为何刘健不去阻止皇帝把改革军政这么大的事,直接交给张周,因为他知道张周很可能会借题发挥。
在出奉天殿之后,刘健也不是要跟谁解释,而是直接往英国公张懋那边走,显然他有话跟张懋说。
谢迁往前走两步,想插个话,却被李东阳挡下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