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> 第239章 辛酉政变,慈禧登上政治舞台

第239章 辛酉政变,慈禧登上政治舞台(2/3)

目录

“只有匡源据理力争,主张坚守北京,誓与联军死战到底。”

“然而在见识了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后,匡源被吓破了胆,哭着求着让咸丰帝带他去承德,一时之间沦为笑柄。”

“第七位是杜翰,汉臣,时任工部侍郎、军机大臣。”

“杜翰出身名门,他的父亲是为咸丰夺嫡立下汗马功劳的帝师杜受田。”

“仗着自己爹与咸丰的关系,他也深受咸丰信任。”

“最后是焦佑瀛,汉臣,时任太朴寺卿、军机大臣。”

“相比于前几位大臣,焦佑瀛有练兵方面的经验,他曾主持天津一带的团练武装。”

“八里桥之战后,因清朝的北方正规军遭到毁灭性打击,朝廷急需善于练兵的大臣,于是焦佑瀛也得到了咸丰的格外器重。”

雍正:糊涂,到底是怎么安排顾命八大臣的人选的,简直是漏洞百出。

他本就对咸丰不抱有任何期待,可如今看到咸丰临终前安排的八大臣人选,他还是被咸丰的愚蠢给气笑了。

安排顾命大臣最重要的,就是这些顾命大臣要能代表各方的利益诉求。

唯有如此,才能让其他臣子心服口服,使得朝堂的政局稳定,不至于出现什么动荡。

而咸丰是怎么做的,连平衡各方利益代表的人选都做不到。

顾命八大臣全都是文官,居然没有一个能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,这是咸丰安排顾命大臣最愚蠢的地方。

尤其是在大清晚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下,获得军队的支持就更显得重要了。

可偏偏咸丰安排的顾命八大臣排除了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,这让那些手握兵权的大臣如何肯善摆甘休?

尤其是主播刚刚提到辛酉政变,既然要发动政变,军队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。

不用想也知道,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肯定有参与到辛酉政变中。

“看完八大臣的履历,估计有一些人发现了其中的问题。”

“问题一,咸丰任命的八大臣虽然有宗室,但没有近支宗室。”

“载垣是十三阿哥胤祥的五世孙,与道光系宗室的共祖是康熙,关系非常疏远。”

“端华和肃顺是舒尔哈齐的后代,他们连太祖系都不是。”

“咸丰疏远近支宗室,堪称是迷之操作。”

“因为清朝是恩封爵位递降制度,越是靠近现任皇帝血脉的,掌握的爵位就越多,在宗室中的话语权就越大。”

“咸丰忌惮恭亲王奕,不希望他掌握实权,这可以理解。”

“但是咸丰把道光五弟惠亲王、咸丰五弟敦亲王、咸丰七弟醇郡王也一并排挤在外,这导致最后几乎所有的道光系宗室都倒向了两宫太后。”

“问题二,八大臣中没有内阁大学士。”

“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因为有军机处的存在,沦为了没有实权的荣誉头衔。”

“这但是尽管权力被削弱了,清朝的三殿三阁大学士头街也依旧只有元老级朝臣才能获得。”

“而咸丰挑的八个人,只有肃顺是协办大学士。”

“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,官阶比之内阁大学士要低半级。”

“咸丰让一个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主持朝政,京城里的那些元老能服气吗?”

“显然是不可能的,既然不服气,那很自然朝中的元老也不会支持八大臣。”

“问题三,作为满洲贵族和外戚代表的景寿并不是可靠之人。”

“景寿虽然是咸丰的姐夫,但他同时也是恭亲王的姐夫,并且还是亲姐夫。”

“景寿和恭亲王的关系如此之紧密,他在关键时刻不跳反就是见了鬼了。”

“问题四,代表朝臣利益的三个军机大臣资历不足。”

“匡源和杜翰虽然深受咸丰的信任,但他们的工作更像是领导的秘书,资历不足以让同僚心服口服。”

“焦佑瀛的资历就更差了,出任军机大臣之前,他只是太仆寺卿,这样的资历远不能服众。”

“想象一下,老领导退休前安排三个秘书主持工作,这让单位的老员工怎么看,能服气吗?”

“问题五,八个顾命大臣全部是文官。”

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,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”

“道光驾崩前,原本指定载垣、端华等九人为托孤大臣。”

“但后来发现缺少能代表军队利益的大臣,便又临时加上了僧格林沁。”

“道光能想到的,咸丰却鬼迷心窍,关键时刻疏忽了。”

“八大臣中一个武将都没有,这就让当时手握兵权的兵部侍郎和僧格林沁很有意见。”

“问题六,八大臣全部在承德避暑山庄,而朝廷班子却在北京。”

“朝中有那么多人不服八大臣,而八大臣却没有一个人在京城拉拢各方势力的支持。”

“如此一来,这就给了反对者们在京城拉帮结派的机会。”

咸丰:顾命八大臣的人选是朕思考了好久才定下的,谁能想到事与愿违,以至于最后翻车了。

八大臣之所以没有近支宗室,是他担心重新上演先祖的困境。

他的载淳只有六岁,年纪太小,他不能让近支宗室篡夺了皇位。

他没有让亲兄弟恭亲王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,也是怕出现顺治帝和康熙帝的情况。

想当初,年幼的顺治帝被多尔衮把持朝政,年幼的康熙帝被鳌拜把持朝政。

鲜明的例子就在眼前,他不愿意看到恭亲王独揽大权,把六岁的小皇帝踢到一边。

他的生母很早就去世,于是被恭亲王的生母抚养,所以他和恭亲王亲如兄弟。

可哪怕他和恭亲王关系密切,没有嫌隙。

为了避免出现多尔衮、鳌拜之流,他依旧选择把恭亲王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列。

这样的选择好歹皇帝还是他自己的儿子,要是选择像恭亲王这样的近支宗室,那皇帝可能就要换人了。

至于八大臣的政治根基薄弱,也是他故意为之的。

他既想用顾命八大臣,又不想顾命八大臣做大,最终利用宗室身份威胁皇权统治。

他的本意是顾命八大臣没有政治根基,自然就会和两宫皇太后站在同一条战线上。

毕竟顾命八大臣只有文官,没有武官,就注定八大臣只能依附两宫太后。

如此一来,其他各方势力也只能老老实实的,不敢有丝毫异心。

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对,他精挑细选的顾命八大臣,居然跟两宫太后有矛盾。

“大体来看,咸丰构建的顾命大臣框架是合理的,有宗室、有勋贵、有朝臣,各方利益貌似都能照顾到。”

“但是我们扒开框架看内核,却发现这完全是个豆腐渣工程。”

“宗室代表无法代表大部分宗室的利益,朝臣代表无法让群臣心服口服,勋贵代表还是个骑墙派。”

“或许咸丰的安排是出于双重考虑,既要防止两宫太后架空皇帝,又要防着大臣架空皇帝。”

“因此他挑选的辅政大臣都是位卑权重,短期内成不了权臣,威胁不到皇权的人。”

“但正所谓考虑的太多,担心的太多,往往是机关算尽终成空,曲终人散皆是梦。”

“咸丰的选人不当,导致八大臣在朝中根本没有执政根基,当时想把他们拉下来的大有人在。”

“那么谁来挑这个头呢?很显然就是能力出众的恭亲王。”

“9月5日,趁着祭拜咸丰的机会,恭亲王在承德避暑山庄与两宫太后秘密达成协议。”

“这件事情在清末流传很广,就连溥仪撰写自传《我的前半生》时也记录了这件事。”

“大致是说恭亲王化装成萨满,在行宫见到了慈禧和慈安。”

“三人密定计,然后恭亲王返回京城为政变做部署。”

“恭亲王回京后,趁着八大臣不在,拉帮结派。”

“很快拉拢了一群盟友,如军机大臣文祥。”

“咸丰驾崩前的军机处有五个军机大臣,其中四人被选为政务大臣,只有文祥被排除在外。”

“如此安排,让文祥对咸丰的遗诏非常不满。”

“恭亲王在北京活动的同时,在承德的慈禧也没闲着。”

“9月6日,慈禧提议让醇郡王担任正黄旗汉军都统。”

“当时郑亲王端华身兼热河步兵统领,管着承德一带的兵马,这也是八大臣敢威胁两宫太后的筹码之一。”

“慈禧提议让醇郡王担任正黄旗汉军都统,意图很明显,就是要分化端华手中的兵权。”

“因为承德一带的兵马主要来自正黄旗汉军,如果醇郡王接管了正黄旗汉军,端华想再调兵就没那么容易了。”

“见慈禧出招,肃顺和端华起初想拒绝。”

“但考虑到醇郡王为人老实,不象恭亲王那样让人觉得有野心。”

“加之慈禧毕竟代表了皇帝,确实不方便驳回,于是他们也就同意了慈禧的提议。”

朱棣:这个肃顺也是愚蠢,一手好牌打得稀烂,明明大好形势,一再出现失误。

肃顺最大的问题,怎么能让恭亲王和两宫太后单独见面呢?

太大意,也算是无知吧,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
都已经和两宫太后的矛盾挑明了,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紧紧盯着两宫太后,避免两宫太后和他人在暗中串联。

而且肃顺更愚蠢的就是分化了手中的兵权,让慈禧太后安插人手。

他就没搞明白肃顺怎么想的,都已经和两宫太后闹得水火不容了,怎么还能不防着对方呢?

尤其兵权是敏感问题,在慈禧太后出招的那一刻,就应该直接拒绝。

他只能说肃顺想要独揽大权,但可惜政治觉悟太低,完全看不到其中的凶险。

对手都已经在暗中准备了,可笑肃顺还毫不知情。

“9月10日,一个叫董元淳的御史上了一道《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,并另简亲王辅政折》给两宫太后。”

“说皇上年幼,应该由太后垂帘听政,并另选近支亲王,如恭亲王辅政。”

“这道看似不点名,实则要求八大臣交权的奏书传到避暑山庄后,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,掀起了轩然大波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无限,从主神空间引导者开始 超级浮空城 一步偷天 海贼之疾风剑豪 位面之纨绔生涯 藏锋 天龙剑尊 极品捉鬼系统 电影世界的无限战争 白狼公孙
返回顶部